电子街,街如其名,整条街上充满了贩售音响丶电器及电子产品的商店。加上这里的人口主要都是华人,经常让人错觉来到了香港的鸭寮街。此外,电子街路边有许多摊贩摆卖价格廉宜的中国货,如包包丶T恤丶手电筒丶玩具丶闹钟丶打火机丶名片盒等,绝对是找便宜丶找好康的好去处!
电子街的马来文名为「Jalan Pasar」,Pasar在马来语中为「菜市场」的意思。原来,最早的半山芭菜市场是坐落在这条街上,後来才被政府搬迁到後方的新巴刹路(Jalan Pasar Baharu)上。
根据当地人的说法,电子街的历史已有15年以上。老一辈的人只要一讲到买电子产品,就会马上想到巴刹路的电子街。到了近代,这里除了卖电子产品,还充斥着各种中国货丶二手货丶五金杂货,只要你想到,都能找得到,而且非常便宜。
电子街的兴起,主要受益於2000年时中国货的热潮。当时电子街是最早引进中国货的地方,价格廉宜的商品让「电子街」的名气大响,并让这股风潮持续到2005年。近年来电子街面临新兴百货商场的竞争,已经失去昔日的风光。然而它的地位在广大的中下阶层之中依然屹立不倒,因为在吉隆坡别处已经很难寻获如此便宜的商品。
这里的摊贩,只要一只大皮箱丶数只箱子,甚至是打开後车厢,就可以做生意了。如此简陋的摊位陈设,主要是方便「走鬼」-警察或市政局一到,大家马上鸟兽散。严格来说,电子街并不是一条合法的露天商业街。这条街的形成,是一些无牌小贩利用街边的空地讨生活,才渐渐从数个小档口发展至百多个摊位的规模。
走在电子街上,我们可以观察到低下阶级的生活面貌及草根文化。有为找三餐的年轻小贩,也有了此馀生的暮年老人;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华人,也有进驻找吃的外籍劳工;有光看不买的过路游客,也有一心寻宝的老手行家。一条电子街,维持了数百人的生计,可见「一种米养百样人」的人生百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