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中文简体中文

 

  人镜慈善白话剧社于1920年成立,是吉隆坡早期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,其富中西合并特色之白色建筑位于苏丹街和Jalan Hang Jebat交叉路口,牌匾上以书法刻着「人镜慈善白话剧社」若干大字,非常吸睛。该社团常呈现中国戏曲、歌咏、合唱表演和慈善演出,如今已为华社筹募超过百万善款

 

 

  倡办于1917年的人镜慈善白话剧社(Yan Keng Benevolent Dramatic Association,简称人镜)成立于1920年2月1日,当年由游山泉、郭云泉、苏炳坤、任苇苗、沈辉、梁仁甫等人发起,希望聚集各阶层人士,以研究改良戏剧、音乐、歌咏、艺术及慈善为主。取名人镜,意为「以人为镜,可知得失」,盼望社会人士为社会、人群、慈善而服务。

  据华社研究中心出版的《移山图鉴》,白话文和白话剧的兴起反映了由陈独秀、胡适等人发起的「中国新文化运动」对本地侨民社会的影响,人镜以改良传统粤剧为宗旨,对民间文化贡献巨大。中国地方戏曲也随着华工移民被带入马来西亚,人镜作为马来西亚第一个剧社,自然成为本地戏曲兴衰的见证者,因此就历史意义方面可谓举足轻重。

1960年代成为粤剧翘楚

  剧社成立初期并没有太多会员,直到每晚练习歌剧后才渐渐吸引新会员加入;1948年碍于经济陷入困境,因而创设人镜慈善部来发扬互助精神,全盛时期会员多达13000人。人镜在1960年代最为风光,是全马数一数二的粤剧团,凡是香港的粤剧名伶到马交流,一定到人镜拜访切磋。如今,年轻人因没有兴趣而使粤剧社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,会员数仅有几百人,平均年龄为50岁以上。

  多年来,人镜透过义演为雪隆地区的华社筹募善款,如今已募集超过百万令吉予中华大会堂、同善医院、中华施诊所和力行学校等单位,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为已故男高音陈容筹募经费,让他远赴义大利维也纳进修声乐,成功培育出一颗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明星。

  不管时代如何转变,人镜至今依然透过表演来为医院、老人院和学校等作慈善募款,并藉此机会推广白话剧、粤剧及歌唱活动。

中西合并 中式书法搭配英国式建筑

  人镜的建筑物位于苏丹街与汉哲拔路(Jalan Hang Jebat)交界处,具有西洋古典设计。双层店屋建筑可分为三个部份,一楼租给历史悠久的商务印书馆和曾经为苏丹皇室、首相高官裁缝洋服的邝福荣洋服店,二楼礼堂及办公室则用作社团活动会所,而在顶楼阳台栏杆部份则建有一层高墙,以书法题上「人镜慈善白话剧社」字样,形成中国艺术与西洋古典建筑物合为一体的特色。

  据估计,会所如今的市价已经高达500万至900万令吉,但理事都强力表达保留会所的意愿。近两年来,政府发起的苏丹街捷运计划影响了这一带的建筑,人镜是受影响的单位之一,但是在业主的反对声浪下,捷运公司承诺捷运工程将在不征地、不拆除建筑物的前提下进行,让会所得以继续成为见证吉隆坡历史的建筑之一。

资讯站 information

 

 

地图导航  地图导航   马上前往

时间  时间
休息  休息
票价  票价

地址  地址 Selangor Yan Keng Benevolent Dramatic Assn, 51, Jalan Sultan, 50000 Kuala Lumpur.
电话  电话 +603-2070 7858
传真  传真 +603-2070 7858
电邮  电邮
网站  网站
交通  交通 搭乘LRT地铁至Pasar Seni站,步行约6分钟。
查询交通系统图

 
 

本页浏览人数: 22749